新闻背景:
(相关资料图)
“无标准测评”、疑似“以商养测”“以测养商”……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在有关“第三方测评”的调查报告中披露了诸多乱象,引发广泛关注。
“第三方测评”有积极意义
随着网购兴盛繁荣,“第三方测评”水涨船高。在网络平台上,五花八门的测评让人眼花缭乱,所涉商品几乎无所不包。面对逛不完的网店、看不尽的商品,“第三方测评”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为消费者承担试错成本,有助于化解消费者“选择的烦恼”。【详细】
“第三方测评”中的所谓“第三方”,通常是指未取得国家检验检测资质认定及CNAS认可的组织或者个人,具有非官方性质。从这个角度来说,“第三方测评”也是官方测评资源的必要补充,作为一种外部监督,用得好可以促进商家不断提升产品质量。【详细】
“第三方测评”不能成为“托儿”
“第三方测评”机构虽数量越来越多,但“品质”良莠不齐。比如,不少测评机构自设标准,给商品做评级、认证或推荐,难言科学与公正;一些测评机构胡乱测评,有的还受雇于被测评产品的竞争对手,虚假测评、恶意诋毁;有的则“有钱能使鬼推磨”,收了商家“代言费”,以测评名义推销产品。【详细】
这些披上“第三方”外壳的“垃圾测评”,已经成了卖家请来的“托儿”,非但不能理性引导消费者的购物决策,还会损害商家声誉、破坏市场环境。可以说,既不客观也不专业的测评,纯属自败好感,伤害的将是自身及行业的长久发展。【详细】
促进“第三方测评”规范有序发展
针对“第三方测评”存在的问题,要加强行业自律、平台自律,完善标准、规则与管理,强化问题账号审核,及时清理问题测评,以形成良好的行业生态。测评参与主体更应恪守本分,莫因“五斗米”砸了专业招牌,必须守住真实、公正这一测评生命线,以高标准、有质量的测评赢得消费者的长久信任。【详细】
测评行业面向广大消费者,测评内容也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那么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商品使用体验,对商业营销推广内容做好标注,才能够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如果刻意混淆广告内容和非广告内容,测评体验无法做到“保真”,也就无法实现独立客观和公正。【详细】
(以上综合工人日报、光明网、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北京晚报)
V视角:
@爱吃羊肉串的小雪狼 :再弄个“第四方”去监督。
@公子小白空:说直白点,全是买卖。
@无味:刚开始是客观评测,到后面粉丝多了、流量高了,就接商单“硬吹”。
@麻油叶:赶紧规范一下。
@过眼烟云里:那些“以商养测”的内容,本质上还是一种广告。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测评乱象,既透支了消费者的信任,也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为此,行业需自律,监管要跟上。说到底,测评机构应成为合格的“第三方”,而不是市场上的“甲方乙方”。消费者信任是测评的核心竞争力,专业公正是测评发展的“压舱石”,这应当成为整个行业的共识。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