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Mekong River)是一条跨境河流。它发源于中国唐古拉山的东北坡,在中国境内叫澜沧江,流入中南半岛后的河段称为湄公河。
湄公河的名称Mekong源于泰语Mae Nam Khong的缩写。在泰语和老挝语中,Mae Nam的含义均为“水之母”,Khong则指“河流”。
(相关资料图)
和其他大江大河一样,湄公河流域也诞生了诸多文明,比如高棉文明的兴衰就与湄公河的潮汐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越南文化也与湄公河水系渊源颇深,至今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还将河运视为主要交通方式。
在柬埔寨东南部和越南南部,有一片冲积而成的巨大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土壤肥沃,尤其适合农业生产。得益于此,这里的水稻种植历史极为悠久,人口也较为密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人文历史景观共同构成了这里独具一格的旅游生态。
多样化是湄公河三角洲旅游资源最大的特色。从海岛、河口、湿地、红树林、生物圈保护区、国家公园到生物资源丰富的自然保护区,无不展示着其多变的魅力。比如,占地2800公顷的龙玉黄自然保护区,不仅被誉为湄公河三角洲的“绿肺”,还是越南最具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这里不仅栖息着数百种珍稀动植物,还有不同种群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当地乃至整个湄公河三角洲的生态宝库。
除此以外,水上市场旅游也是当地最有吸引力的旅游形式之一。水上市场是当地河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仅区域内就有11个大型水上市场。其中,位于越南芹苴市的蔡让水上市场被称为湄公河三角洲最著名的水上市场。由于交通便利,多年来这里的船只数量不断增加,市场规模也在日益扩大。
游客若来参观,选择公路、水路皆可,不过相比较而言,还是乘船游览更为有趣。蔡让水上市场全天开放,从凌晨到早上8点最繁忙。市场上的主要产品包括时令水果、蔬菜等农产品,还有手工艺品、家用电器等。为满足顾客长时间“扫街”的需求,船上会出售一些现成的食物,如面、粥、面包、汽水、啤酒等。
更有意思的是商贩们的生活日常,他们大多来自附近省份,船只既是他们的铺子,也是“移动的家”。很多人长年居住在这里,邻近的商家与其说是竞争对手,倒不如说更像邻居。这也是湄公河三角洲水上市场贸易商的宝贵特征,当地商人的友善和好客也造就了水上市场文化之美。
近年来,湄公河流域各国纷纷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项举措发生在2018年。当时,诺瓦兰集团、波士顿咨询集团(BCG)和湄公河三角洲同塔省、槟椥省、安江省领导人同意共同启动湄公河三角洲旅游开发项目,目标是使湄公河三角洲成为亚洲第一大河滨旅游目的地。BCG预计,到2030年湄公河三角洲13个地区的旅游收入将达到36亿美元,可吸引游客1900万人次,并创造约30万个就业岗位。
不过,也有机构研究表示,尽管湄公河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但基础设施等“硬件”以及营销推广、服务配套等“软件”短板明显,已经成为制约当地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比如,BCG建议,应启动专门行动升级交通基础设施,包括改善水路系统,开通更多国际航线,完善高速公路体系,将主要旅游城市之间的通达时间缩短至2小时以下。另有专家建议,应着重开发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的特色旅游,如同塔省可定位为“莲花和鹤的王国”,槟椥省可主打“椰子王国”品牌,从而实现差异化发展。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